一、日常维护要点
清洁与检查
密封面清洁:定期清理动静环端面,使用柔软纱布或专用清洁工具,避免划伤表面。
辅助密封圈检查:检查O形圈、V形圈等辅助密封件是否老化、变形或破损,确保压缩量符合设计要求(如O形圈压缩率通常为8%-30%)。
冷却系统维护:检查冷却液液位(每班检查一次,不足时加至油盘高度2/3),每月更换冷却液,防止密封面过热导致变形或热裂。
润滑与紧固
润滑管理:使用与密封材料兼容的润滑剂,定期润滑动环与轴的接触面,减少摩擦磨损。
紧固件检查:每日开机前检查紧箍圈螺丝、压盖螺栓是否松动,确保密封面压紧力均匀,防止泄漏。
运行参数监控
温度控制:将密封腔温度控制在推荐范围内(通常≤150℃),避免密封液汽化或材料老化。
振动监测:通过振动传感器或人工巡检,监测设备振动水平,过大的振动会导致密封错位或磨损加剧。
二、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
泄漏故障
原因:密封端面磨损、辅助密封圈失效、安装不当(如密封面未贴合、杂质进入)。
处理:
更换磨损的动静环或重新研磨端面,确保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
调整密封圈压缩量或更换材料(如耐高温氟橡胶),防止老化泄漏。
重新安装机械密封,确保定位螺钉紧固、压盖压紧,并清理密封腔内杂质。
振动与发热故障
原因:轴向窜动量过大(设计不合理或轴承磨损)、动静环间隙过小、摩擦副配对不当。
处理:
调整轴向力平衡装置,将轴向窜动量控制在≤0.3mm,消除轴向窜量。
增大密封腔内径或减小转动外径,保证动静环间隙≥0.75mm。
更改动环、静环材料(如采用碳化钨或陶瓷),提高耐温、耐腐蚀性能。
密封圈失效
原因:密封圈选材不当、安装时压缩量不足或装反(如V形圈方向错误)。
处理:
根据介质性质(如酸性、碱性)选择合适的密封圈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、丁腈橡胶)。
重新安装密封圈,确保压缩量符合设计要求(如O形圈压缩率15%-25%),并检查安装方向是否正确。